?
吃團圓飯、看晚會、放炮竹,這是許多人過年的主要方式,但是對環衛工人們來說,每年除夕夜也是他們一年中工作量最大的時候。為了讓市民在第二天早晨迎來干凈整潔的環境,環衛工人們又度過了一個無法和家人團聚的新春之夜。來聽新聞廣播記者肖佳佳的報道:
【音響】
午夜12點,熱烈的炮竹聲響徹全城,張秋兵把環衛作業車停放在豐臺區怡海花園小區門口,這兒是他60公里作業段中燃放煙花炮竹最集中的區域。小區門口零散堆放著七八處炮竹皮堆,有的已經燃起明火。在清掃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沒有燃盡的炮竹:
【前年是裝上車了之后,有火星的一開車,著了,未燃燒的,你還沒搓,duang響了,夠嚇人的。】
張秋兵從水車上接下來一條水管,先灑水滅火:
【音響】水柱沖擊下,炮竹皮堆冒起滾滾濃煙,吞沒了人們的視線:
【它熱量一下起來了,這種煙還沒事,不嗆人。】
滅火之后,張秋兵和同事們拿著掃帚和鐵鍬,【音響】將炮竹皮集中起來裝車,這才是揚塵最嗆人的時候:
【咱們清掃過程中如果煙塵大的情況下,十米以外都見不著人。嗓子干啞干啞的。吐口痰都是黑的。】
當環衛工人們穿著厚厚的棉服,迎著濃濃揚塵一下一下清掃炮竹皮的時候,空中仍不時綻放著五彩的煙花。張秋兵小時候也特別愛放炮竹,但是工作之后,就再也沒放過:
【沒機會放,十二點放炮我們都上班了,放不了】
張秋兵的家就在西城區,但自從北京實施燃放煙花炮竹“禁改限”以后,他每年都把回家的機會讓給外地同事,自己卻已經有八九年沒和家人吃過年夜飯,連正常休息都難以保證:
【您十五之前有能休的時候嗎?誰知道,說不好這個。】
張秋兵和他的同事要忙到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那時候,當人們迎著新年的陽光推開家門,又是一個干凈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