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晚報訊(記者耿學清)今天上午,北京廢舊紡織品綜合處理基地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掛牌,同時在當地成立京環紡織品再利用邯鄲有限公司,將實現年處理5萬噸廢舊紡織品能力。
在掛牌儀式結束后,北京環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紡織原材料緊缺和紡織廢料難以降解的難題,可發展形成環境友好、可持續循環發展型的產業。
根據2013年數據,我國紡織品及服裝的加工總量為4850萬噸。但60%以上的紡織原材料需要依賴進口;另一方面,我國廢舊紡織品及服裝大量囤積,數量已達到3000萬噸/年,不僅占據大量儲藏空間,且紡織廢料短時間內不能有效降解,降解周期預計120年以上,與其他廢棄物相比將容易對環境造成更大的長期影響,會形成新一輪“面料污染”的局面。
據了解,這一項目正式投產后,將實現年處理5萬噸廢舊紡織品的能力。據國際回收局發布的數據,實現5萬噸/年的廢舊紡織品處理能力相當于節省1萬噸農藥、1.5萬噸化肥、1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及3億噸水。
廢舊紡織品如何收集?
去年,本市結合“環衛+互聯網”社區垃圾智慧分類系統,已在北京市教委等機關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等校園和芳城園等居民社區建立廢舊衣物回收在內的再生資源回收項目,還將計劃在300個小區總計28萬余戶、100萬人的范圍內建立回收網絡。未來1-2年內,通過并購回收企業、自建回收點等方式,在北京市建立2000個左右的回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