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道路塵土殘存量檢測車內,利用電子設備,檢測路面塵土殘存量。 方非攝
?
APEC會議期間,北京整潔的市容和優美的環境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重點區域街道塵土殘存量“以克論凈”的說法廣受關注。究竟是用什么技術手段能夠讓單位面積內的塵土稱重精確到克?記者昨日走進北京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環衛所),獨家揭秘“以克論凈”背后的高科技檢測手段。
硬件:
改裝車底部裝上大“吸塵器”
太陽宮中街路邊,一輛白色的“依維柯”小客車靜靜地停靠一旁,車廂頂部比同類車多了一個測風儀,尾部還有一個小梯子。
只聽到輕微的轟鳴聲,后輪處伸出了一個0.8米長、0.3米寬的架子,上面一個長條狀的大毛刷在路面上來回刷了幾次,像一個大號吸塵器一樣吸入塵土。2分鐘不到,小客車啟動,在30米外的路邊停車,又重復操作了一次。
外觀雖普通,車內有玄機。車廂里一側放著幾臺機器,連著三臺顯示屏,另一側放著一個超大號天平,后部還有一個大盒子,旁邊一摞15厘米見方的過濾紙袋。“OK,走吧。”環衛所機械研究室主任齊志強把剛收集完的紙袋密封好并登記,招呼同事開車。
這是全市首臺道路塵土殘存量檢測車,能夠對路面1平方米范圍內的塵土殘存量進行吸取和稱重。齊志強整理著旁邊的過濾紙袋,幾十個紙袋上已經標記了好幾條街道的名稱和地點。“一般都是拿回實驗室進行精準測量,有時急需數據就在車上測,回去以后再補測。”因為精密度高,所以車輛必須在遠離道路的地方完全停車熄火后進行測量,避免偏差。
方法:
等距十個點精確測量
環衛所從事道路塵土研究可以追溯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當時我們就從事這個項目研究,還改裝了一套簡易車載設備為奧運保障服務。”齊志強回憶道,“現在越來越方便了,最新型的車已經改完,可以實現自動化測量。”
本市近兩年大力治理大氣環境,據環保部門的數據顯示,揚塵在PM2.5來源中的占比較高。其中,道路揚塵是大頭。道路揚塵就是路面塵土懸浮在空氣中,并不是普遍認為的道路垃圾飛上天。據介紹,可見的垃圾每天都會被保潔車輛清理干凈,但道路表面還殘留著一些塵土,這些塵土主要成分是土壤,粒徑在2毫米以下。這是因為目前道路施工采用的工藝和技術,使得本市主要道路的表面布滿細紋,這種紋路能夠加強車輛制動,并且降低噪音,但同時細紋也會讓塵土附著其中,一般的機掃很難清理干凈,必須用沖刷才能清理。“我們檢測的就是這些塵土量,可以為監測和治理PM2.5提供科學數據分析。”
為了能保證測量的精準和可再現,檢測車每天會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街道進行測量。根據研究顯示,道路塵土附著最嚴重的是馬路牙子附近,所以,每次測量都會選取等距的十個點,靠邊停車后吸塵測量,最小間距為10米,十個點取平均值,可以精確到0.1克。
展望:
檢測標準有望明年實施
為減少道路揚塵對大氣質量的影響,市市政市容委推廣了吸、掃、沖、收的組合道路清掃保潔新工藝,道路塵土殘存量可降低到每平方米10克以下,對大氣質量的影響大大降低,徹底改變了原來以清除可視污染物、消除視覺污染的情況,而路面塵土殘存量檢測實現從過去以目測檢測為主向量化考核為主的轉變。去年上半年,檢測車在城六區的主要道路進行了檢測作業,從今年6月開始,檢測范圍已經覆蓋到全市16個區縣。隨著新工藝的比例不斷提高,今后道路塵土殘存量檢測的范圍將擴大。
“并不是每條背街小巷我們都要檢測,我們正在制定一個標準,明年可能就可以實施推廣了。”環衛所所長衛潘明說,首先,檢測道路都是完全機械清掃作業的城市主要道路,每個區縣每年選取30條形成一個備選庫,隨機抽取,每月城六區檢查5條街道,郊區縣檢查2條;其次,測量避開早晚高峰,因為一是交通堵塞沒法隨時靠邊停車,二是車流太多會在路面形成各種氣流,影響測量結果;第三,測量范圍必須在距離馬路牙子0.7米左右,“這樣比較有代表性。”
目前,這些測量結果已經被市市政市容委的環境考評體系采用,每個月都會對區縣進行綜合評比,并在每個季度的“干凈指數”中占有一定權重。同時,新型的檢測車已經快交付使用,明年會有更多的檢測車在路面進行作業,為道路保潔給出科學的數據分析。
記者追問
問題一:天氣變化是否影響準確度?
環衛所:目前,塵土殘存量檢測要求,除雨雪天、四級風以上天氣之外,其他天氣都可以進行作業。“霧霾天其實不影響測量,因為霧霾天塵土、顆粒都懸浮到了大氣中,所以測量結果往往會比平時低。”衛潘明說。
問題二:檢測時間不同能否保證結果公平公正?
環衛所:因為環衛作業時間一般是凌晨,而各區、各條街道的測量時間會有先后,但不會影響結果。
按照環保部門給出的數據,正常條件下本市每天每平方米的塵土掉落在1克以內,所以,測量時間的早晚對測量結果影響并不太大,主要影響仍是降雨和風力。
問題三:塵土殘存的最大來源是什么?
環衛所:一年來塵土殘存量監測結果顯示,盡管本市道路清掃質量不斷提高,但工地周邊的塵土殘存量幾倍于一般路面,也就是對大氣污染的“貢獻”大于一般路面。一條道路是否真正干凈,除了加強保潔頻次和作業水平之外,還要看路邊施工和渣土遺撒。一條街如果有一個點在進行施工,圍繞這個點周邊四五百米范圍都會有塵土飄浮,如果風力、氣流等條件適宜,這個范圍可以擴大到幾公里。工地渣土遺撒是塵土殘存的最大來源,不光是一條街,甚至周邊街道都會受到影響。控制工地遺撒是控制道路塵土殘存的重要手段,做好渣土運輸車輛的防遺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塵土殘存量監測還表明,采用機械清掃代替人工清掃,也可大大降低塵土存量,本市背街小巷采用人工清掃方式的還比較多,隨著重點路段初步實現機械化清掃,還需要不斷提高背街小巷等道路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問題四:檢測對環境整治有何幫助?
環衛所:檢測為城市環境治理提供了科學數據分析,能夠幫助環衛部門和企業提升作業水平和技術。隨著近年來本市環衛企業不斷改進技術,保潔水平已經從過去的人工作業變成掃、刷、洗、沖四合一作業,道路塵土殘存量直線下降。經過測算,人工作業后道路每平方米塵土殘存量大概在30克至50克左右,采用新技術后能降到10克左右。
問題五:全市何處最為干凈?
環衛所:目前,根據檢測結果顯示,長安街為本市最干凈的街道,其次為二環路和三環路。(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