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10時,穿上橙紅色的反光工作服,戴上帽子,裝上掃帚、簸箕、鐵鍬……張秋兵出發了。
這位北京環衛集團三分公司清掃作業班班長,是干了30多年的“老環衛”,常年夜班。他負責從二環路永定門到德勝門橋沿途以及三環路木樨園到北太平莊橋的垃圾清掃、巡查。
煙花爆竹“禁改限”以來,除夕夜清掃爆竹皮他一次沒落過。為了他,每年家里的年夜飯都從簡。簡單吃過餃子,他就趕到單位備勤,等待燃放結束,清掃爆竹殘屑。
凌晨1時,玩累了的人們回家睡覺了,張秋兵開始忙碌。
南四環怡海花園小區門口是一處集中燃放點。張秋兵每年都要清掃這里。“前兩年,大家放炮仗的熱情特別高,最多時,一個小時我們清掃的爆竹皮就有這么厚。”張秋兵用手比劃著,差不多得十幾厘米,“腳踩上去都有地毯的感覺。”
空氣中還彌漫著嗆人的火藥味,炸開的碎紙片被寒風卷得四處飄散。輕輕一掃,爆竹里殘留的灰塵火藥都揚了起來,嗆得人直咳嗽,飄起的灰土一個勁兒地往眼睛里鉆。“爆竹皮不容易掃,炸得到處都是,不好歸堆兒。”張秋兵個頭不高,留著小平頭,別看已年過半百,可干起活來特別利索。這些年,煙花的個頭越來越大,有的得小1米高,環衛工人得先把這些“大塊頭”撿起來裝上車;然后再把地面上的碎屑用大掃帚掃入簸箕,倒入垃圾車。由于全部都是人工作業,所以不管多冷的天,張秋兵都掃得滿頭大汗。
2014年除夕夜,僅在怡海花園一個燃放點,張秋兵和同事就往返清掃了三五趟,才把滿地碎屑清理完畢。
前幾年清掃爆竹皮時,還不像如今有水車隨行,只有環衛工人開著垃圾車。有一年,張秋兵和同事將燃放完畢黑乎乎的煙花殼裝入垃圾車,車一開,風一兜,煙花殼死灰復燃。張秋兵前面開著車,忽然從反光鏡里看到車后冒了煙,趕忙停車,所幸當時隨身帶著水,忙活了半天才將火苗撲滅。
除夕夜清掃完爆竹皮,初一早晨7時后,還要開始第二輪次的清理,早上8時許才能收車回家。每年大年三十、初五、十五都是如此,張秋兵早已習慣。
18日晚又是除夕,張秋兵開始提前熱身:“干哪行都不容易,既然我干了,就得做好。也希望大家都珍惜我們的勞動成果。”
【送給家人的祝福】
張秋兵:我真的好想和家人完整的過一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