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適應首都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意味著更多挑戰、更艱巨任務、更重大責任,需要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氣、更好的方式去應對。新常態下,北京環衛集團機遇與挑戰并存,轉型與升級并重。只有系統研究好企業發展新常態,環衛公共服務新常態,探索符合中國特色和北京發展需要的新模式,才能更好實現環衛人的“強企夢”。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參與社會分工的主體。新常態下,企業轉型發展就是在參與新的社會分工。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的發展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經濟新常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企業的新常態。就目前來看,轉型升級正成為一種新常態,這是急劇變革時代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內在訴求;專業化、國際化正成為一種新常態,這是企業走向高端領域、提升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也是“走出去”戰略的升級版;依靠創新驅動轉型正成為一種新常態,這是企業走出產業鏈末端、邁向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
環衛公共服務是經濟社會的組成部分,自身也在呈現新常態。長期以來,環衛公共服務主體以事業單位為主,運營起來往往不講成本,不講效益,導致市場競爭能力弱,政府公共財政支出壓力不斷增大,這與公共性的本質不符,也與服務民眾的要求不符。因此,環衛公共服務的新常態,首先就表現在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通過企業化運營發展環衛產業,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其次表現在積極通過PPP模式實現公私合作,加快市場化步伐;第三表現在要打破九龍治水、各管一攤的舊模式,實行一體化“大環衛”服務;此外,還表現在要以全產業鏈為抓手,推進環衛產業化。
當前,環衛公共服務模式上仍存在很多桎梏需要消除。比如,城市固廢概念不清晰、不統一,造成多頭管理、交叉管理,制約著體制創新;又如,事業企業并存的“雙軌運行”結構依然存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制約著環衛產業化;再如,產業發展的集中度不高,市場秩序混亂,產業嚴重低端化,制約著產業協同;還比如,環衛公共服務缺乏頂層設計,投融資引導不夠、產業規劃不到位、行業法規不健全,制約著環衛產業結構調整。凡此種種,都呼喚更清晰的頂層設計來整體推動,探索出一條新常態下的環衛發展新模式。
新常態要求更高品質的環衛公共服務,而這正是環衛主體企業的優勢。去年以來,北京環衛集團積極探索轉型發展新模式,通過提升戰略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推動“環衛運營單一化”一條腿走路向“大環衛”服務和城市礦產資源開發雙輪驅動轉型;產業低端化向產業高端化,全產業鏈向綠色低碳雙回路循環產業鏈轉型;公司管理向現代企業治理轉型;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升級。“三個轉型”、“一個升級”摸到了新形勢下環衛企業的生存之道、發展之基,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京環模式”,探索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多種實現方式,有效推進了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同時,按照中央對北京的新要求,集團堅持“首善要求、首都標準”,積極復制推廣“京環模式”,服務北京城鄉一體化建設,服務“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為廣大民眾提供便民化服務。
企業強則國強,企業富則民富。“強企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新常態就是要求企業做大做強,以“強企夢”助推“中國夢”。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這場大潮中,惟有始終以苦干加科學干的精神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才能把握大勢、立于潮頭,真正朝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環衛服務綜合運營商和新型城鎮化綜合服務商方向努力,更好引領環衛公共服務新常態。
(作者為北京環衛集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