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 王斌)昨天,北京以38.9℃的氣溫高調入伏。截至16時,本市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都達到了39℃-40℃,局地41℃以上,中心城區大觀園達到42.8℃,天壇41.6℃。
入伏頭一天,高溫就讓人們見識了自己的威力。上午9時25分,南郊觀象臺氣溫就已經達到34.0℃。據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尹曉惠介紹,截至16時,除了延慶、門頭溝和房山西部山區外,本市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都達到了39-40℃,局地41℃以上。氣象自動站中,中心城區大觀園達到42.8℃,天壇41.6℃。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臺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57分,達到38.9℃。20個國家級氣象站中,最高氣溫出現在懷柔湯河口,為40.4℃。
俗話說“熱在三伏”,也就是說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昨天才正式開始。據了解,今年“初伏”7月13日,“中伏”7月23日,“末伏”8月12日,8月22日“出伏”。由于今年閏中伏,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了10天。這輪高溫天始于11日。市氣象臺于11日首次發布了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并于12日首次升級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為了應對最近的高溫酷暑天氣,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北京環衛集團獲悉,環衛車輛專門在城市主干道和環路上增加灑水頻次,同時一線環衛工人的工作時間比原來縮短一半,防止高溫中暑。
據介紹,過去,環衛車輛每天上午9時以后到16時以前,在城市主干道和環路上,上下午各噴灑一次水,主要目的是除塵、降塵。但是近兩天為了應對高溫酷暑天氣,噴水次數增加到上下午各兩次,為地面增濕降溫。同時還會根據溫度變化情況,隨時調整作業頻次。
據北京環衛集團指揮調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炎熱的天氣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也明顯增加。一方面,一些負責道路清掃的環衛工人,由于路邊樹陰較少,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再加上旅游旺季的來臨,中心城區的環衛工作量明顯加大。另外,夏季垃圾里面的水分較大,致使垃圾產量明顯增加,垃圾轉運站、填埋場的一線工人的工作量比較繁重。為了保證環衛工人的身體狀況,北京環衛集團增加了環衛作業人員,并采用兩人輪流盯崗的方式,一線環衛工人的在崗工作時間縮短至平時的一半,每人每天工作四小時左右。如果有環衛工人的精神狀態不佳,立馬調集其他人員臨時替崗。
今天開始,氣溫將緩步下降。市氣象臺昨日將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降級為黃色。今天的最高氣溫預計在37℃左右。今天開始,本市連續5天都會有雷陣雨光臨,最高氣溫可能會降到30℃左右或以下,夜間的最低氣溫會下降至21℃到22℃,涼爽舒適的天氣指日可待。
鏈接?
五款中醫藥防暑“處方” 幫你戰勝“燒烤天”?
針對持續高溫天氣,市衛計委、市中醫管理局昨日聯合發布高溫健康生活攻略, 提供5款中醫藥防暑“處方”,幫助市民戰勝“燒烤天”。
據了解,這5種防暑方藥和藥膳處方是由首都公共衛生中醫藥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研究擬定,并要求各中醫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居民提供中醫藥防暑保健服務。
一、防暑方藥
(一)防暑清熱飲
【處方】 白茅根5克、菊花2克、烏梅3克
【功用】 清熱生津
【適用人群】 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
【服用方法】 將以上3味藥放入杯中,加350~450毫升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代茶飲。
(二)防暑和胃飲
【處方】 藿香3克、生麥芽6克、生姜3克、大棗1個掰開
【功用】 解表祛暑,調和腸胃
【適用人群】 空調環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貪涼、飲冷過度的人群。
【服用方法】 生姜洗凈切片,與其他3味藥共放杯中,加350~450 毫升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代茶飲。
二、防暑藥膳
(一)解暑綠豆湯
綠豆30克、蘆根10克、白茅根10克,將蘆根、白茅根用紗布包好,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至熟。去藥包。冷、熱飲均可。
(二)解暑二豆二米粥
赤小豆、綠豆、薏米、大米適量。煮粥,冷、熱食用均可。
(三)解暑涼拌菜
鮮馬齒莧、鮮魚腥草、鮮穿心蓮、鮮紫背天葵、鮮蘇葉、鮮薄荷、鮮荊芥等任選一種,洗凈,開水焯后,涼拌食用。
文/本報記者 劉洋 圖示制作/潘璠
高溫·措施?
電網遇極端負荷首先保證居民用電?
本報訊(記者 解麗)昨日16時33分,本市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831.2萬千瓦,突破了2013年的歷史最大紀錄1776萬千瓦,增長3.1%,其中降溫負荷約占全部負荷的40%。市電力公司表示,目前北京電網整體運行平穩。
那么對在極端負荷下,會采取拉閘限電的做法嗎?市電力公司表示,如果極端天氣出現負荷緊張的情況,首先要保證居民供電,工廠或者企業實施有序供電。同時,對于電網停電事故發生時,電力公司也將本著“優先恢復居民用電”的原則。對于短時間無法恢復的停電事故,公司將及時調派應急發電車提供應急電源,快速恢復居民用電。
高溫·應對?
公交司機行車前先測量血壓?
本報訊(記者 劉珜)炎炎夏日,市民對空調公交車的需求大。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公交集團獲悉,集團1.8萬部公交空調車在入夏前已經完成檢修,夏天將開啟空調運行。
據了解,公交集團公交車保有量在2.1萬輛左右,其中1.8萬余部是空調車。2013年空調車的數量在1.4萬輛左右,兩年來更新車輛全部為空調車,4000多輛公交車置換為空調車。目前,將近9成車輛可以保障夏天開空調。
此外,為了保證司乘人員的健康和行車安全,公交集團在每個場站都準備了冰鎮礦泉水、綠豆湯、菊花茶等防暑降溫飲品,在中途站還準備了濕毛巾。昨天,北青報記者在公交集團客二分公司看到,741路車隊工作人員還為司乘人員量血壓,確保司機和售票員身體健康上路運營。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高溫·現場?
昨日入伏 各大醫院開貼三伏貼?
本報訊(記者 劉洋)昨日正式入伏,除了傳統吃餃子的習俗外,不少市民一大早就前往醫院貼“三伏貼”。在北京中醫醫院,今年醫院特意開辟院內多功能廳作為三伏貼專用場地,不僅用屏風間隔開男女貼敷“診室”,還將與貼敷配套的“掛號”、“繳費”等窗口一起搬遷,免去了患者奔波辛苦。
作為冬病夏治的傳統中醫療法,“三伏貼”從夏至至末伏期間進行貼敷。特別是針對容易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三伏貼”利用伏天的時間,進行驅寒化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昨天一大早,本市各大醫院呼吸科開始貼敷,在北京中醫院,頭伏當天開辟了多功能廳的活動專場,包括“掛號”、“繳費”、“貼敷”等流程都包含在廳內,患者可享受到“一條龍”服務,并用屏風隔出了男女不同診室。不少患者一大早就趕到醫院進行貼敷,直到中午12點前來貼敷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在淘寶上,搜索“三伏貼”,可搜索出幾千個不同的商品。價格也從十幾塊錢到兩三百塊不等。其中不少都宣稱“百年祖傳秘方”等等,對貼敷的穴位也有詳細的圖片介紹。然而在產品介紹中卻沒有包括產品編號、包裝等信息。從價格上看,最便宜的產品一個療程下來比去醫院貼便宜了不少。
對此,北京中醫院呼吸科醫生孟廣松介紹,確實聽說有市民拿著自己在網絡上購買的三伏貼來醫院要求醫生幫忙貼,也有患者詢問醫生自行購買的產品是否過關。孟醫生表示,如果購買的是沒有產品編號的產品,貼敷確實具有較大的風險,因為無法判斷產品成分,如發生過敏反應等,不僅沒有起到治病的作用,反而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
“醫院目前不會為患者貼敷自行購買的伏貼,建議患者不要貪圖便宜。”孟醫生表示。據了解,從今天起,前往醫院貼敷的患者需到呼吸科掛普通號,然后至內科診室進行貼敷,同時,醫保患者可以一次性全部取走36貼“三伏貼”,貼敷時,向醫務人員咨詢好貼敷的穴位、時間和方法后,可以自己在家貼敷節省時間。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