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井探秘“微觀世界”,讓科技與生活“零距離”
2023-07-31 12:24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在石井探秘“微觀世界”,讓科技與生活“零距離”

深圳新聞網2023年7月31日訊(記者 肖藝嘉 邱嘉熙 通訊員 蘇丹)為提高青少年科學文化素養,培養青少年科學實驗能力,促進青少年用科學眼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7月27日,石井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市科協、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坪山區新時代文明中心在深圳高級中學東校區舉行“從陶瓷開始認知微觀世界”科學實驗活動。共80多名學生到場參加。

陶瓷藝術叩響微觀大門

在科學實驗活動現場,從事多年陶瓷微觀結構科學研究工作的廣州東方博物館副館長周強為在場學生們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

從幾千年前的陶器到現代家用陶瓷餐具,從茶杯表面的氣泡到大型顯微鏡下的陶瓷紋路,一幅幅真實生動的照片展示著中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師以微觀陶瓷為切入點,向在場學生由淺及深地科普了陶瓷微觀結構、古物鑒別、燒制工藝等知識,并邀請學生上臺近距離觀察顯微鏡下的陶瓷茶杯。

在場學生踴躍參與,有序上臺,通過親身體驗與觀察,進一步鞏固了科學理論知識,加深了他們對陶瓷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興趣與了解。

陶瓷是中國的民族藝術,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底蘊的代表。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指陶瓷。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場學生用現代科技“微觀”陶瓷藝術,近距離領略陶瓷藝術,用科學擦亮藝術火花,提高了文化自信,打開了認識“微觀世界”的科學大門。

水中花園揭秘科學奧妙

只見小小的瓶中竟肉眼可見地“生長”出曲折的枝丫,紅的、綠的、藍的、白的就像海中花草,形成了“水中花園”。老師在臺上放出了“水中花園”的照片,向同學們介紹了這種神奇的化學反應。

現場的志愿者們向學生們分發了實驗器具,大家迫不及待地跟著老師所教導的步驟動手做起了實驗。一袋透明的液體加上水進行攪拌,加入彩色的“石頭”,靜置幾分鐘,很快石頭上竟然真的長出了“花”。許多同學欣喜而好奇地觀察著瓶中的“花園”,互相比較著誰的“花”長得最好,討論著成功經驗與科學原理。

水中花園是一種“鹽”與硅酸鈉的化學反應,通過“水”將固體、液體的接觸面的半透膜不斷脹破,從而不斷發生反應,生成不同顏色的金屬硅酸鹽膠體,產生視覺上“植物生長”的效果。

水中花園實驗中蘊含著“滲透壓”的科學知識,老師舉了 “血液中的紅細胞”與“鹽吸收水分利于保存食物”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讓學生們嘖嘖稱奇的同時,增強了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了解,學會了科學地認識世界、用科學眼光看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科學素養。

繽紛焰火點亮求知之光

“啪”的一聲火焰在金屬粉末上跳動起來,在不同的金屬粉末中變成了磚紅色、藍色、黃色……大家被美妙的焰火與神奇的科學反應所觸動,在老師旁邊圍成一圈,紛紛伸長了脖子全神貫注地觀賞著焰色的奇妙變化,發出陣陣驚嘆。

“焰色反應”是一種特別的物理反應,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無光火焰中燃燒,小小的火焰便呈現出了不同的焰色,人們便是利用這一原理,制造出了美麗的煙花。

繽紛的焰火點燃了學生們心中對科學知識的熱情,喚醒了內心的求知與好奇心,培養了求知樂學的精神,解鎖了認識世界“微視角”。

在活動最后,學生們紛紛拿著自己動手制作的“水中花園”與課堂小獎品合影留念,用燦爛的笑容給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場妙趣橫生的科學實驗寓教于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同學們在動手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用微觀角度探索世界,學習到了有趣的科學文化知識,提升了自身科學文化素養。同時,在學子們心田埋下科學與藝術的種子,為厚培創新熱土、培育新時代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編輯:楊濤 實習生梁婕郗] [責任編輯:劉曉宇]
91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7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无码-99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公妇仑乱在线观看日本